给袋式包装机

给袋式包装机

中国海油高端制造 助推中国品牌“走出去”

发布时间:2023-12-21 来源:给袋式包装机

设备简介

  2017年8月16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以下简称亚马尔项目)最后一个模块装船起运,至此由中国首次承揽的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圆满收官。该项目包括36个核心工艺模块,总重约18万吨 ,合同额约100亿人民币,这是中国海油工程中标金额最大、技术等级最高、投标时间最长的一笔海外订单,也是中国承包商首次进入国际LNG建造第一梯队。

  亚马尔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液化工厂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全球首例极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销售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位于北极圈内极寒的“天边地角”,最低温度达零下52摄氏度。

  项目共有3列,按功能划分为功用模块、管廊模块和核心工艺模块。其中核心工艺模块是液化天然气生产处理模块,以各种天然气处理设备、冷剂处理、压缩机、液化设备为主,包含结构、管线、电仪讯、机械、舾装、保温、防腐、通风、调试等各项复杂工作,其功能相当于整个LNG液化工厂的“心脏”。

  在行业低谷期拿下这个被冠以“超级订单”的项目尤其不易,面对这一能源盛宴,韩国现代重工、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等亚洲行业龙头不仅在投标方案和价格水平执行策略上具有碾压性优势,还动用政府关系,派了多人团队长期做说服工作,甚至提出提供免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势在必得。

  在残酷的竞争面前,海油工程的优劣势都分外明显。由于LNG模块建造庞大复杂,除海油工程外,其它公司均存在延期交付的不良记录。在Gorgon项目(澳大利亚某项目)中,海油工程与韩国某公司同时承揽项目,在海油工程完工两年后,此公司才交付。而劣势在于经验和价格。由于没有承揽过核心工艺模块建造,海油工程在技术和施工方面的价格较之韩国公司更高,国际采办价格也不占优势。

  为拿下这一大单,海油工程一直在优化实施工程的方案和施工工艺,积极降低自身成本,同时多方拜访关键国际供应商,通过多轮谈判使其降价。最终,在激烈竞争27个月后,海油工程以“完胜”战绩中标36个核心工艺模块,一举打破了韩国企业长期垄断LNG核心模块建造的亚洲市场格局。

  在这一超级工程中,铺设管线多万页,内部构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对精度要求之高,施工工艺之复杂,远超行业同类项目,而且模块中还大量配置了超高、超重能承受压力的容器设备。不仅如此,业主图纸和大量材料还严重滞后。在此严峻考验下,海油工程不仅成为全世界首个按期保质交付LNG模块产品的承包商,还创造了3863万工时无事故的全球单场地单项目安全新记录。

  亚马尔项目主结构和管线℃超低温碳钢材料,由于材料的冲击韧性值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焊接工艺开发难度极大。海油工程通过技术攻关,成功突破在-50℃环境服役钢材的行业焊接难题,“极寒环境”焊接施工能力大步升级。

  此外,海油工程在-196℃超低温大管径不锈钢焊接、625/825镍基合金复合管焊接、异种钢焊接等方面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其开发的全自动药芯气保焊及全自动氩弧焊等高效焊接工艺,使焊接效率3倍,大幅度的降低了焊工的劳动强度。

  亚马尔项目总涂装面积达157万平米,平铺相当于200个足球场,各项涂装工作量均创中海油所承建项目的新高。防低温飞溅涂层(简称CSP)是LNG核心工艺模块特有的涂层系统,基本功能是防止-196℃的液化天然气飞溅到钢结构上,引发钢结构脆性断裂,带来人员和财产损失。该涂层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极高。目前,世界上只有韩国等少数国家掌握该涂层的实施工程技术。海油工程涂装技术团队通过对CSP的每道施工工序反复进行推敲、实验、失败、再实验,短短半年时间内,先后攻克了CSP涂层超低温施工、CSP机械化喷涂等多项关键技术。合图预留、磁力固定装置等一些实用的技术革新还大幅度提高了施工工效。

  亚马尔项目地处极寒地带,所有关键装备和管线都要穿上特制的保温服——泡沫玻璃。这一特别的材料切割技术被一家新加坡公司长期垄断。海油工程团队想去考察观摩,却吃了“闭门羹”。“这种设备全世界就我们这一台,不能给你们看。但是我们大家可以提供有偿服务。”但是在新加坡切割,费用高昂,而且泡沫玻璃易碎,运送过程损耗极大。海油工程决心自主研发切割技术,迅速成立泡沫玻璃切割机科研课题组。7名成员夜以继日刻苦钻研。5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泡沫玻璃半自动切割设备诞生了!相比手动切割,效率提升了3倍不说,课题组还研发了一整套泡沫玻璃排版技术,将材料切割损耗由50%降到28%。仅此一项,就节省本金4000多万元。

  项目初期,业主指定的供应商几乎清一色国外厂商。费用不菲,供货周期又长,严重影响项目进度。海油工程积极践行央企责任,通过积极推荐国产厂商、带领业主去厂家考察、邀请国际第三方机构权威认证等多种方式,推进项目国产化。

  由于项目位置的特殊性,多项材料以前在国内很少使用。海油工程积极协助国内厂家进行材料研发,进行专业把关。最终,项目国产化达到90%以上。45家中国厂商随着海油工程“走出去”,拥有了各自的“北极名片”。

  亚马尔项目的成功建造,使得海油工程实现了由单一产品到项目总包、由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国际大型模块化建造市场的明星品牌,成功跻身液化天然气模块化工程建造承包商“第一梯队”。

  亚马尔“超级大单”项目的实施仅仅是海油工程阔步“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从拿下公司历史上首个自揽国际项目,到取得世界首例模块化冶炼厂镍矿项目,从赢得第一个海外总包项目到进军国际LNG项目建造“第一梯队”……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工程领域的“国家队”,十年的深耕海外市场之路,让海油工程实现了从“照单做菜”低端辅助性分包,向高端“一站式”服务总包的华丽质变,并成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军全球海工市场的钢铁“堡垒”和行业“先锋”。

  “十八大”以来,海油工程加快了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并确定了“建立国际一流能源工程公司”的总目标,通过紧扣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积极做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地推进国际合作与海外布局,在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也成为这一国家战略的直接受益者。

  近两年,在行业低谷期投资项目普遍推迟、全球海工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全力开拓国外市场的一系列举措,也让海油工程开始收获累累硕果——“十二五”期间,公司国际市场承揽额累计达到184.7亿元,所属境外机构达到十几家,国际市场辐射欧洲、大洋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东、俄罗斯北极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两年来,公司同步运行了Ichthys、Yamal、Zawtika等10几个大型知名海外项目,国际项目收入由原来的不足三成跃升至六成以上。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和国际业务量逐年提升,“海工制造”、“中国制造”的项目管理上的水准和执行能力,也得到了国际石油公司业主的普遍认可,海油工程这块招牌在国际舞台上愈发“叫座”。在已执行的诸多国际项目中,海油工程创造了多项骄人业绩:GORGON 项目创造1000万安全工时安全业绩,被业主授予优秀承包商奖;ICHTHYS项目创造了建造工期零滞后、安全工时逾1500万的纪录……

  在拓展海外市场、转型高端制造的同时,海油工程还积极践行央企责任和社会责任,携手国内优质企业一起走向国际市场,并带动和促进了国内海工、钢铁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近年来,公司与舞钢、宝钢、马钢等多家国内钢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相继开展了多项协同创新和联合研发工作,先后研制了一大批海洋平台结构专用钢管、板材与型钢,实现了我国海洋工程用钢产品的国产化和升级换代,并将国产钢材首次应用到海外海洋油气平台项目的主结构中,打破了这一领域被国外钢材公司长期垄断的局面。

  下一步,海油工程将在国家“海洋强国”方针引领下,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为使命,以“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契机,继续发力高端海工产品制造,继续推进“走出去”步伐,努力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工程公司,为“中国制造”品牌叫响全球市场贡献更多的蓝色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返回列表